![[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對于細胞生物學研究者而言,細胞就像“嬌貴的孩子”——溫度差一度、pH偏一點、血清換個批次,都可能讓它們鬧脾氣。其中,細胞生長緩慢更是實驗路上的“攔路虎”:明明按...
2025-11-22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別讓細節(jié),毀了你的實驗
“我的細胞又死了!”
“為什么別人的細胞鋪得那么均勻,我的卻一團糟?”
“實驗重復了N次,結果就是不穩(wěn)定!”
如果你也曾被這些問題困擾,先別...
2025-11-17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11-12/69430b559b5b301fc7600376dcfc36ac.png)
在細胞這個微觀世界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動的核心。如何在活細胞內“親眼看見”這些互作過程?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給出了答案。這項技術通過熒光蛋白的“片段重組”,讓原本沉默的熒光“點亮”蛋白質互作的瞬間,成為研究蛋白質動態(tài)互作的直觀工具。本文結合最新研究進展,詳解BiFC的原...
2025-11-12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11-08/19244cb0af9d19c774cfc416dcbcb2e1.png)
一、IL-1的“雙面人生”:炎癥的啟動器與免疫的調控者
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并非一個單一的分子,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其中最核心的成員是IL-1α和IL-1β。這兩種細胞因子是機體抵御病原體入侵和組織損傷的“急先鋒”,它們在炎癥和免...
2025-11-08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10-17/b4fe6b5586b25485028ceb31099db357.png)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里,有一類“明星選手”幾乎每天都會登場,它就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的核心在于——DNA 聚合酶??梢哉f,PCR 的成功與...
2025-10-17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10-14/cd817be6584214669aad01ec1c284a82.png)
實驗操作是科研工作的基石,看似重復的移液、稱量、記錄,實則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結果的可靠性。據統(tǒng)計,約 30% 的實驗失敗源于操作不規(guī)范,而 80% 的科研數據爭議可追溯到基礎操作的疏漏。今天,我們就來系統(tǒng)梳理實驗操作的全流程規(guī)范,幫你避開那些 “看不見的坑”。
一、實驗前準備:把風險扼殺在萌芽里
1. 方案驗證三原則
查文獻:確...
2025-10-14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9-30/3aa493151b09b819c990f0215e948d7d.png)
在實驗操作的眾多細節(jié)中,“反向吸液” 是一項容易被忽略卻至關重要的技巧。尤其對于粘稠液體、易產生氣泡的樣本(如血清、甘油溶液),正確使用反向吸液法能將移液誤差降...
2025-09-30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9-26/c4545843a780ee5f2c18f30b46238de9.png)
裸鼠作為免疫缺陷動物模型的"黃金標準",其健康狀態(tài)直接決定腫瘤造模的成敗。在開展皮下移植瘤實驗前,科學規(guī)范的飼...
2025-09-26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9-24/5cc543fd993fd75c9019bb33cff4678e.png)
一、引子:基因編輯的“插入難題”
自 CRISPR-Cas9 技術問世以來,科學界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飛躍式進展。Cas9 切割 DNA 的能力為疾病模型建立、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療提供了強大工具。然而,CRISPR-Cas9 的一個核心局限是:它主要依賴細胞自身的 DNA 修復機制(非同源末端連接 NHEJ 或同源重組 HDR)來實現插入或修復。但 HDR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效率極低,且通常局限于分裂期細胞,這極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如何在非分裂細胞中...
2025-09-24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9-13/688f5d713f9be4606750361fbf730936.png)
研究規(guī)模:全球領跑,論文量飆升
2025年上半年,中國學者在類器官領域火力全開!SCI論文發(fā)表量達811篇,其中592篇為原創(chuàng)研究,覆蓋《Cell》等頂級期刊,國際影響力持續(xù)攀升。
區(qū)域集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成為科研“...
2025-09-13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9-02/a8bc38ff018d73fb7bc27539adb923d7.png)
在人類細胞的微觀世界里,一場靜默的「 epigenetic 革命」正在悄然發(fā)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君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雪瑞課題組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發(fā)...
2025-09-02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細胞免疫熒光實驗作為生物學研究中可視化蛋白質定位與表達的重要手段,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研究結論。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研究者會遇到熒光信號弱、背景過高、染色不...
2025-08-20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在炎熱的夏季,我們常常面臨蚊子的“光顧”,不僅讓我們感到煩躁,還時常伴隨著瘙癢和皮膚反應。那么,為什么有些人似乎更容易招蚊子,而有些人卻不怎么被叮咬呢?難道真如我們一直以為的那樣,是血型決定了蚊子的青睞嗎?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研究揭示了蚊子偏好目標的真正原因,答案竟然和我們的皮膚成分以及氣...
2025-07-28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在細胞生物學的實驗領域中,細胞劃痕實驗就像是一座看似平坦卻布滿暗礁的島嶼。它憑借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結果直觀的優(yōu)勢,成為探究細胞遷移能力的經典手段,被眾多科...
2025-07-21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一、從“像素組學”到“基因地圖”的距離有多遠?
過去三年,空間轉錄組學(ST)技術讓科研人員第一次在組織切片上看到“基因的地理分布”。然而,主流商業(yè)平臺的分辨率多停留在 55–100?μm,一格里往往混雜數十...
2025-07-17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7-10/427164baa98a628bca473707c127c6da.png)
你一定聽過長輩們的諄諄教誨:“早點睡,不然長不高!”這句樸素的忠告,仿佛是代代相傳的健康圣經。熬夜刷劇、通宵趕論文的你,是否也曾在某個深夜,對著鏡子里的黑眼圈,默默擔...
2025-07-10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動物實驗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廣泛應用于藥物開發(fā)、疾病機制研究、生理功能驗證等領域。但同時,動物實驗也涉及倫理、規(guī)范、操作技術等多方面要求,一不...
2025-06-19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近年來,空間轉錄組學技術迅速興起,但其高昂成本和復雜實驗流程讓它難以普及。然而,最新發(fā)表在 Nature Methods 的研究提出了一種顛覆性思路:讓傳統(tǒng)的 H&E 染色圖像“讀...
2025-06-16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細胞培養(yǎng)(cell culture)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實驗技術之一。無論你是研究腫瘤、生物藥物、病毒感染,還是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細胞培養(yǎng)都是繞不...
2025-05-21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在計算機科學中,程序員可以通過代碼來控制軟件運行,而在生物學領域,科學家們正嘗試用類似的方式“編程”生命。這門交叉學科被稱為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 SynBio),它結合了生物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和化學,使科學家能夠...
2025-05-19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醫(yī)生叮囑“要忌口”。但忌口到底意味著什么,具體要忌哪些食物呢?很多人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醫(yī)生的視角,深入了解一下醫(yī)生眼中的忌口知識。
?
忌口的概念與重要性
忌口,簡單來說,就是在特定情況下,對某些食物的攝入進行限制。它不僅僅是中醫(yī)的理念,西醫(yī)也有類似的觀念。中醫(yī)講究根據疾病屬性和食物性味來忌口,而西醫(yī)則主要依據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以及其對病情的影響來判斷是否需...
2025-05-10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胰腺癌,被譽為“癌中之王”,是一種起病隱匿、進展迅速、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約有49萬新增病例,死亡率幾乎與發(fā)病率持平。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診斷手段有限、治療效果差,導...
2025-05-09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4-22/eb6ae1917987d525105b7a8c683c8d03.png)
傷口愈合發(fā)生在人體的各個部位,其中皮膚傷口最常見。最高的傷口相關費用歸因于手術傷口,其次是糖尿病潰瘍。傷口愈合的整體但重疊的階段包括止血、炎癥、血管生成、增殖和重...
2025-04-22
![[field:title/]](http://ruiguobio.com/d/file/p/2025/04-15/a253117f4f6c2908c2ef368f83423771.png)
生命體是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的,而每個細胞看似相同,實則各具特性。即使在同一個組織或器官中,細胞之間也存在微妙的差異。這些細微差異影響著細胞的功能、疾病的發(fā)展,甚至決定了生物體的生老病死。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出現,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可以在單細胞水平解析這些微妙變化,從而推動生命科學、醫(yī)學乃至疾病研究的重大進展。
傳統(tǒng)的基因測序方法通?;诔汕先f個細胞的平均數據,而單細胞測序則能夠精確到單個細胞,解析其基因表達、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修飾等特性。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將單個細胞分離出來,并對其遺...
2025-04-15
![[field:title/]](/e/data/images/notimg.gif)
今天小編要來聊一個沉重但又充滿希望的話題——阿爾茨海默?。ɡ夏臧V呆)的新藥進展。
最近,禮來公司的Donanemab?III期臨...
2025-04-12